臺灣已是高齡化社會,照顧老人除了生理,也要關注心理健康。臺中慈濟醫院神經科郭啟中醫師臨床診治一位急性子長輩,經常心情低落,最後嚴重到喘不過氣而掛急診。郭醫師提醒:家有急性子長輩要注意老年憂鬱、焦慮、恐慌容易找上身!身心科醫師許峰碩建議家屬,掌握三不四多原則,才能共同度過。
閱讀更多EMMA及紅豆泥兩隻治療犬風靡十九日的臺中慈濟醫院失智病友會「樂智同學會」,病友長輩就像對待孫子,會撫摸、餵食,還會說話稱讚,甚至讓原本怕狗的長輩卸下心防,還主動在下課前,摸著小狗說掰掰,家屬覺得不可思議。
閱讀更多清明節四天連假,不少人在年度祭祖、掃墓同時舉行家族聚會,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黃慶峰提醒,趁著難得團聚,多關心很久不見的長輩,如果對掃墓過程時間、地點、人物出現辨識問題,或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祭拜流程,就要特別注意。
閱讀更多護理師退休的李小姐暈眩長達三年,四處找醫師都覺得沒有緩解,輾轉找到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滋圃。張醫師診斷她罹患新分類疾病:「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簡稱PPPD),施行歐美研究多年的新治療方法,李小姐終於緩解能正常生活。
閱讀更多上班族劉小姐去年九月突然昏迷,一個月內二度入院,病情快速發展到無法動彈、不能自主呼吸,家人在兩家醫院接到多張病危通知,並被告知「醒來機會微乎其微,沒救就是植物人!」輾轉到臺中慈濟醫院接受中西醫合治,中醫醒腦護腦、西醫檢驗確診為「自體免疫腦炎」罕見疾病,昏迷半年終於甦醒,家屬慶幸沒有放棄!
閱讀更多專注「頭痛」醫學領域多年的臺中慈院神經內科陳盈助醫師,最近針對「自發性的顱內低壓」併發「硬腦膜下出血」病人治療方式,與台北榮民總醫院頭痛研究團隊合作的一篇回溯性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頭痛期刊,依臨床實證提出建議的治療方式,期望能拯救病患免於殘障或死亡。
閱讀更多醫師節將屆,具備獨樹一格問診方式的醫師,特別有話題性。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郭啟中醫師模擬動作障礙病患維妙維肖,成為他與病患與家屬溝通最佳利器,另類風格有助及早確診,白袍下的同理心也打破白色巨塔總是高高在上的刻板印象
閱讀更多台中市林姓家庭主婦突發「快要失去知覺」的劇烈左後枕部頭痛,服用止痛藥、推拿按摩都無效,頭部稍稍轉動更痛,就診發現竟然是罕見「椎動脈內膜剝離」。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盈助指出,這種少見的血管問題可能導致腦中風,需透過血管攝影檢查才能確診,萬一發生症狀後還去按摩推拿後頸部,可能加重病情,一定要小心!
閱讀更多佛前的燈不必刻意去點,要緊的是點燃我們的心燈。
做人要有踏實感,不要只有成就感;踏踏實實的做人,心中多舒服。
能以他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是最滿足、最富有的人生。
要有過程,不要有手段;要有目標,不要有目的。
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個人做不盡。一個人也無法成就天下所有的功。
「戒」是不起心動念;「定」是臨危不亂;「慧」能運心轉境。
「貪」不但帶來痛苦,也使人墮落。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擁有一分力量,負起一切責任。
心門大開,任何人出出入入,都能暢行無礙;心門若窄,任何人出入都會彼此碰撞。
人的觀念不正,就不能正業;觀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會錯誤。
人都因為有一個「我」作中心,才有煩惱,所以要將「我」看淡些。
任何事都是從一個決心、一粒種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