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偉營養師撰稿 陳開湧、吳淑惠、楊營芝審稿
冬令進補國人傳統養生保健之道,易經云「冬至一陽生」,此時寒冷陰氣盛極而衰,人體內陽氣開始滋生,陰極陽生也最能吸收外來營養而發揮其滋補作用。
許多民眾以為每逢冬令進補可以補充營養和體力,但事實卻非如此。原本罹患慢性疾病民眾,如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生理代謝出現變化,若是盲目進補卻不留意,進補當中吃進大量含高油脂、高鹽分食物,可能真會把身體健康補出大洞!
那麼營養師建議進補方式是什麼?「進補」應該是「補充營養素的不足」,民眾要先學會分辨自己缺少什麼,再針對缺乏「營養素」藉由正確食物選擇調節回來,才不至於補錯或補過頭。
近年台灣十大死因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不外乎熱量、油脂和鹽分攝取過多,纖維攝取不足等問題,加上國人運動量偏少,更是加重飲食不均衡而造成各類慢性疾病產生。歷年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發現國人蔬菜與水果類、奶類與微量營養素等明顯攝取不足。建議民眾可透過營養諮詢來了解自己日常飲食缺少哪些營養素?針對不足或過多來調整。
忙碌的我們,正確進補營養處方應掌握「適當熱量、適當油脂、少鹽分和高纖維」飲食原則,不要刻意於冬天選擇吃高熱量和高油脂食物,應增加新鮮蔬菜、適量水果攝取,並且增加身體活動。日常飲食可依據飲食指南建議之六大類食物份量攝取,所攝取營養素才能齊全。三餐以全榖為主食提供身體適當熱量,可以幫助維持血糖,保護肌肉與內臟器官的組織蛋白質。多選用高纖維食物,促進腸道健康,還可幫助血糖與血脂控制。食物烹煮可因應節令變化,適量加入中藥材,並且利用富含多醣體、維生素與礦物質的菇蕈類來增加蔬菜變化性,才能夠真正讓身體補出健康與活力,為明年建立新的健康飲食基礎。
參考文獻:
政府出版品:
行政院衛生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2011。
網頁: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管理署 健康主題專區
網站來源: http://www.hpa.gov.tw/Bhpnet/Web/HealthTopic/Topic.aspx?id=201109290002 (2016年12月06日查閱)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管理署 研究調查專區
網站來源:
http://obesity.hpa.gov.tw/TC/researchList.aspx?cid=165(2016年12月06日查閱)
「人」如無願,就無希望;沒有希望,就無法成就事業。
人性之美,莫過於誠;人性之貴,莫過於信。
人應該相信自己,但是不可執著。
心開運就通。日日歡喜過,即得心自在。
處理事情,感情要蘊藏在理智中;與人相處,則要把感情表現在理智上。
有所求的愛,是無法永久存在的。能夠永久存在的,是那分無形、無染且無求的愛。
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力行,等於是空話;再好的事,如果不按正理而行,難以竟其功。
過去的留不住,未來的難預測,守住現在,當下即是。
心迷就會苦,心悟就自在。
善於利用時間的人,無時無刻不是修持參禪的好機緣。
「慈悲」的含義---慈遍無緣,悲至同體,於蠢動含靈,無微不至;而「博愛」卻只限於人類。
苦幹象徵毅力和耐力,要成就大業,必須擁有苦幹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