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就要啟動,返鄉、收假難以避免堵車。罹患攝護腺肥大的人最怕塞在車陣,因為尿意一來,擋也擋不住,還可能憋尿太久造成急性尿滯留,必須上急診導尿。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李祥生表示,攝護腺肥大病人只要事前做到六原則,仍然能好好安排長途行程。
閱讀更多攝護腺病變是男性健康的隱憂,卻往往讓男子漢羞於啟齒。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主任李祥生發現,諱疾忌醫可能難以挽回,所以著作「完全解析攝護腺肥大診治照護全書」,集合臨床專科心得,十八日舉辦衛教及新書發表會,吸引現場聽眾踴躍搶答、購書。
閱讀更多臺中慈濟醫院三日攜手臺灣尿失禁協會舉辦「關心媽媽泌尿道健康講座」,並透過臉書直播與電臺,介紹婦女常見卻容易忽略的膀胱過動症、泌尿道感染與預防等泌尿道疾病,也推廣骨盆底運動及健康保健。
閱讀更多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與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及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在八月八日父親節共同舉辦「88爸爸攝護腺照護尖兵」下泌尿道衛教講座,三場演講,從攝護腺相關問題發生原因、治療及預防保健,深入淺出傳遞攝護腺保健知識,讓大眾對攝護腺這個男性獨有的器官有更多的認識與保健觀念。
閱讀更多因應病人常問同樣問題,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謝登富,耗時一年多整理,寫成《說不出口的「泌」密:一本大獲全「腎」療癒實錄》衛教書,幫助病人就醫前後都能好好理解泌尿系統疾病,得到最好治療效果。十一日在臺中慈濟醫院舉行簽書會就像病友會,衛教問答好熱烈。
閱讀更多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動員配合「婦女泌尿健康守護者聯盟」活動,三月八日上午婦女節推出四場健康講座。醫師群從泌尿器官保健到婦女應力性尿失禁治療,講座內容同步網路直播,由淺入深傳遞健康知識,尤其女泌尿科醫師劉昕和的講解,協助婦女朋友解決不好開口的問題,深受好評。
閱讀更多小便冒出放屁聲,當心可能罹患大腸癌!四十五歲男子突然頻尿、血尿,合併小便同時冒出像放屁的「噗……」空氣聲,求診一度被當成泌尿道感染治療一個月,病情惡化為血便,甚至尿出糞便
閱讀更多陳女士尿失禁隱忍近五年,拖到膀胱脫垂,以為運動有益身體,強忍不適天天走操場,病情日益嚴重,脫垂膀胱卡在陰道口,如雞蛋般大小,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劉昕和醫師以陰道前壁修補手術,固定脫垂膀胱,讓她重返樂活銀髮族的生活。
閱讀更多52歲的許女士,連續兩周全身疲憊、嚴重盜汗,被當一般感冒治療,在家中脫水休克送急診,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劉昕和醫師經各項檢查,發現是每百萬人不到10位的罕見腎上腺「嗜鉻細胞瘤」作祟,經藥物與手術治療恢復健康。
閱讀更多年輕女孩亮亮(化名),反覆尿道感染發炎,一天跑上百次廁所,已嚴重影響生活,經醫師旁敲側擊發現,原來她使用K他命半年以上,導致泌尿系統受損、膀胱變形,容量僅剩彈珠丁點大。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宗訓以水擴張術改善,膀胱功能恢復仍不到一半,他提醒正在放暑假的年輕學子千萬遠離毒品,以免禍害一生。
閱讀更多二○一一年年初,77歲的羅伯威奇與臺籍太太返臺省親,四月開始出現腸胃不適,噁心、嘔吐等情形,吃不下飯,精神、體力每下愈況,雙腳腫大、走路也很喘,188公分高的他,瘦到70公斤以下,以為是腸胃出問題,到臺中慈濟醫院就診。
小腸變膀胱?!大貨車駕駛黃先生,兩年前開始血尿卻不以為意,去年十月求診,檢查發現罹患第二期膀胱癌,得切除膀胱,他擔心餘生得揹著尿袋過日,一度難以接受,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團隊用他自己的小腸重建一個新膀胱,讓他喜獲重生。
閱讀更多縮小自己,要能縮到對方的眼睛裡,還要能嵌在對方的心頭上。
以媽媽心愛天下的眾生,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有些人常常起煩惱——因為別人一句無心的話,他卻有意的接受。
能以他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是最滿足、最富有的人生。
「慈心」不能缺乏親善的態度;「智慧」不能缺乏謙虛的涵養。
對人要寬心,講話要細心。
死是生的開頭,生是死的起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來就同在一個循環中。
面容動作、言談舉止合宜得體,都是從日常生活中修養忍辱得來。
做人要有踏實感,不要只有成就感;踏踏實實的做人,心中多舒服。
心開運就通。日日歡喜過,即得心自在。
人生有求即多苦!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他人,會為自己招來無窮的痛苦。
做人應該立好志、發好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