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歌喉的謝先生愛跟朋友飆高音,有時唱上一整天才盡興。由於聲音疲勞過度,多年前聲音逐漸變得沙啞,出現氣音又容易嗆咳,四、五年來找過多家診所和醫學中心看診,醫師診斷是聲帶萎縮產生凹陷變成「聲帶溝」,使音質變差、聲帶閉合不全、氣音及複聲。
謝先生聲音受損嚴重,有醫師告訴他:「不必到處求醫,你的聲音已經沒救了!」而傳統「聲帶溝」手術是直接剝離聲帶沾黏處,容易使聲帶二次受傷,無法用更好治療方式改善,因此,謝先生漸漸淡出朋友圈也變得不愛講話,人際關係受到嚴重影響。
直到謝先生因感冒到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看診,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想看看聲音是否還有救。孫傳鴻醫師用內視鏡喉閃頻檢查,透過音聲頻譜儀分析複聲頻率及震幅雜亂程度,診斷是很嚴重的「聲帶萎縮合併聲帶溝」。
孫傳鴻醫師與謝先生討論,決定採用新式「微創甲狀軟骨聲帶整型術」,從甲狀軟骨正前方開一個0.1至0.2公分小洞,用顯微手術器械剝離聲帶表層黏膜和聲帶韌帶沾黏,重新置入脂肪,再填實小洞,約一小時即完成。優點是侵入性很小,且不會在聲帶表面留下傷口造成二度傷害。
謝先生恢復良好,說話聲音從嘶啞慢慢變得清亮,幾乎沒再嗆咳,複聲情形也明顯改善,後續參加嗓音治療課程學習正確發音方式,聲音品質大大改善。他非常滿意治療效果,總算漸漸找回一起唱歌的朋友,恢復歡唱時光。
孫傳鴻醫師表示,過度使用聲帶、不當發聲、動過聲帶手術造成沾粘,或是接受電療病人都可能發生「聲帶萎縮或聲帶溝」。如聲音沙啞持續超過兩周,最好趕快做內視鏡檢查聲帶,並讓喉嚨適時休息;正確發聲是要用腹部發聲,喉嚨才不會過度用力,避免聲音沙啞情形惡化。
當一個人沒辦法自我教育時,也就無法再接受別人的教育,因為他的成長實已停止。
把專心變成一種習慣,心不散亂就有定力。
人應時時「居安思危」,莫等「危時方思安」。
聰明不一定有智慧,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聰明;聰明的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
發心容易,恆心難持;光說不練,無法體悟真理,實踐道法。
脾氣、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每天都是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動的文章。
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緣,一旦因緣消逝,想做就來不及了!
經即是道,道即是路,莫執著經典而不肯實踐經義。
爭,只能「為善競爭」、「與時日競爭」。
面對惡言惡語,也是一種修行。
人應該相信自己,但是不可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