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肛門大作戰:直腸癌放射治療
從 2006 年起,大腸直腸癌就取代了肝癌,成為國人癌症好發的第一名。根據衛福部發佈的 2015 年癌症登記報告,全年共有 15,579 人得到大腸直腸癌。
閱讀更多口腔癌的療效要提昇,有賴各種抗癌治療方式的有效整合。外科手術是常見的第一線治療,而在手術之後,若有下列狀況,常會再合併化學及放射治療,以減少腫瘤的復發
閱讀更多當需要治療的部位位於胸部、肺部、肝臟及上腹部時(如乳癌、肺癌、肝癌、胰臟癌等),由於傳統的放射治療每日約需 5-15 分鐘不等的時間,患者們在接受放射治療時不可能完全憋著氣,實務上一定會面對治療時腫瘤隨呼吸移動的問題。
閱讀更多在每日進行放射治療前,放射師均會利用您身上及模具上的記號線來進行擺位,而若有影像導航放射治療(Image-Guided Radiotherapy,以下簡稱 IGRT)的輔助,則可於每次治療前,利用IGRT來加強定位,校正擺位誤差,進而提高精準度。
閱讀更多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類似,同樣都屬於「局部」的抗癌治療;也就是說,放射治療的療效只限於「有照射到」的部位。一般來說,對於容易在開刀位置附近復發的癌症,常常可以看到手術和放射治療搭配,來加強腫瘤的控制率。因此,手術之後要不要接受放射治療,手術的術式也會有明顯的影響。
閱讀更多以放射治療來說,急性的副作用,就是「發炎」。由於攝護腺就位在膀胱的下方跟尿道的上方,後方還有直腸通過。因此,急性的副作用,主要來自這些部位的發炎,以及皮膚的發炎。若照射的部位包含骨盆腔淋巴結,也可能引起小腸發炎。
閱讀更多癌細胞突變後進入人體血中,隨血流移動至腦部,進而發展成另一個新腫瘤的現象。約有 9-20% 的癌症病人最終會發生腦部轉移的現象。某些特定癌症,如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乳癌及黑色素細胞癌(melanoma)的發生率會較高。
閱讀更多放射治療時的急性皮膚反應,是乳癌患者最關心,也最擔心的事。它也的確是在做放射治療時,醫師和患者最常面對的問題。 85% 以上的患者,都會碰到或多或少的皮膚反應。
閱讀更多乳癌手術中放射治療(Intraoperative radiotherapy,IORT)是在全身麻醉外科手術切除乳房腫瘤之後,利用特殊放射治療裝置,立即對原發腫瘤處手術部位周邊所施行的單次高劑量放射治療。
閱讀更多信心、毅力、勇氣三者具備,則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
心田要多播善種,多一粒善的種子,就可減少一枝雜草。
什麼都沒做,就是空過的人生;若能不斷付出利益人群,就是大好的人生。
人生最踏實的事,是今日此時有多少力量就儘快付出。
雙手健全卻不肯做事的人,等於是沒有手的人。
以佛心看人,人人皆是佛;以鬼心看人,人人皆是鬼。
做事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
以媽媽心愛天下的眾生,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人生在世,不能無所事事、懵懵懂懂而虛度一生,應發揮我們的良知良能,造福人群。
「眾生」才需要「佛」救濟,「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真正的普度是發大心、立大願,普愛一切眾生。
人多力大福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