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由定而生,若能心專念一,從事入理,即能產生智慧。
人都是因為太聰明了,分別的事多,矛盾也多,才會執著想不開。
世間的物質本來是為人所用,但不知足者因欠缺智慧,竟淪為「被物所用」。
人生在世,但求一心正念,心正氣盛,心開運通。
修行,得靠自己精進地啟發自我靈明的覺性,不能期待不勞而獲的成果。
要談情,就必須談長情——覺悟的情;要說愛,就必須說大愛——解脫的愛。
真正的解脫是在眾緣中付出而得,也是在眾緣的煩惱中解脫。
人要克服難,不要被難克服。
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緣,一旦因緣消逝,想做就來不及了!
捨去眼前的煩惱,才能當下擁有慈悲的法喜。
未來的是妄想,過去的是雜念。要保護此時此刻的愛心,謹守自己當下的本分。
即使已達智慧圓融,更應含蓄謙虛,像稻穗一樣,米粒愈飽滿垂得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