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都想要孩子健康的發展和成長,如果獲知孩子診斷出聽損時,一定會歷經一段難熬的心理調適,然而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進步,即使是重度極重度的聽損,往往許多孩子也能夠有正常的聽覺發展,回歸一般學校,接聽電話。
-巨大的聲響會使孩子有驚嚇反應
-淺睡時會被大的說話聲或噪音干擾而扭動身體
-當對著他說話時,他偶而會發出咿咿唔唔的聲音或是有眼神接觸
-餵奶時會因突發的聲音而停止吸奶
-開始牙牙學語
-開始對自己的名字會有反應
-可以說簡單的單字
從出生到六歲是孩子發展的重要時期,其中聽語發展黃金時期更在3歲以前,3歲後大腦的可塑性慢慢變差。聽力受損的孩子無法經由環境學習語言,腦部原本的聽力和語言區域逐漸轉變為其他用途,如果要在恢復原先語言功能就非常困難。研究顯示在6個月前介入治療,往後的語言及各項發展幾乎等同正常孩童。
當孩子接收到各種感覺訊息後,大腦會進行統整並逐漸成熟,進而產生認知,學習,情緒等行為。而各項感官是一起發展也相互影響。某種感知覺成熟度也可能是另一種感知覺的先行條件,若聽覺與其他發展不同步,影響往往是連鎖反應。
人生若精神文化充足富有,縱使物質生活平淡,也會感到樂在其中。
人生因為有責任而踏實,逃避責任就是虛度人生。
「人」如無願,就無希望;沒有希望,就無法成就事業。
人與人相處,都是以聲色互相對待。講話是聲,態度是色,因此與人講話要輕言細語,態度要微笑寬柔。
問心無愧心最安,能付出、助人、救人,最是快樂。
夫妻間相處的言行,不僅是直接的身教,也將是子女們的處世範本。
遭受別人批評時,先問自心是否無愧?無愧則心安。
「道」不是在文字上求,應在日常的人事中磨出「定力」,由「定」而產生「慧」。
多原諒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
懺悔則清淨,清淨則能去除煩惱。
在逆流中要有毅力,不要隨波逐流、旋轉而去。
有人扯後腿,要心存感恩。沒有人「扯」,就練不出腿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