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化療是病人艱鉅的身心挑戰,常常很多病人無法堅持下去,臺中慈院9B病房同仁鼓勵病人堅強面對挑戰,送獎狀給完成療程的病人,也等於紀錄了他們生命奮鬥的過程。護理同仁透過與病人互動,學習和成長,把照護病患的心延續下去。
臺中慈院9B病房大部分收住重症病患,在這裡接受治療的病人與家屬都在跟生命拔河,照顧病人的護理師都能感受到沈重的氣息。護理行政主管在職教育透過簡守信院長推廣「卓越來自關懷」這本書,各單位都組成讀書會,提出不同關懷病患作法。
許琦珍護理長想到,癌症病人長時期接受化學治療,卻沒有紀錄,於是帶動9B病房同仁,提出「頒發獎狀」的構想,獎狀記載姓名、化療起迄時間、次數,等於是留下病人奮鬥的真實紀錄。去年八月起,只要癌症病人圓滿10次化療,就頒發一張獎狀,鼓勵他們的勇敢堅強。
六十多歲的吳先生近一年時間接受了廿一次化療,完成全部療程,許琦珍護理長和同仁邀請他到護理站前,頒贈獎狀,稱讚他是模範,吳先生很高興拿到獎狀,也感謝慈院團隊給他的鼓勵,他說會堅強面對未來人生的挑戰。許琦珍護理長說,許多病人勇敢面對生命困境,獎狀是一個輝煌的生命戰績,病人會帶回去跟家屬分享過程點滴,是意義很重大的一件事。
9B病房護理師呂怡靜表示,透過頒發獎狀的過程與期待,和病人相處有種扶持朋友的感覺。他說,腫瘤科病患住進病房,不論是電療、化療,甚至是安寧,同仁都陪伴到最後,這樣做很有意義。許琦珍護理長也從活動看到同仁的成長,因為同仁面對重症和緊急狀況,還有心靈面需要處理,這是新鮮人的一大壓力。甚至有病人寫信到院長信箱稱讚,真的讓同仁瞭解工作價值。
許琦珍護理長說,護理同仁跟病人互相學習成長,從互動中建立互信,可以從病人身上看到同仁成長,鼓勵同仁把照護病患的心延續下去。
(文、圖/湯智斌)
人生最踏實的事,是今日此時有多少力量就儘快付出。
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惡邪正;能謙虛則能建立美滿人生。
雙手健全卻不肯做事的人,等於是沒有手的人。
以媽媽心愛天下的眾生,以菩薩的智慧教育子女。
不好的言語或聲色,被人看入眼裏、聽進耳裏,進而累積心底,是人和的致命傷。
人要先點亮自己的心燈,才能引發別人的心燈。
人生多欲為苦---人常被「欲」所牽引造業。
每天要感謝父母與眾生,一生所作不要辜負父母與眾生。
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捨,則非但沒有功德,反增煩惱。
布施就好比汲取井水,唯有不斷地布施,才能造福、增福。
每天的人事物,就是活生生的一部經,除了可增長我們的智慧,又可藉外境將心修練得如如不動。
捨去眼前的煩惱,才能當下擁有慈悲的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