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協助因病引起之相關社會心理問題,透過病房探訪、會談或家庭訪視,瞭解您的需要,藉由醫療團隊合作及結合相關資源,以協助病人及其家庭治療期間之生活適應,以增進醫療效果。您可親至、來電社會服務室,或藉由醫療人員轉介來提出申請,我們將為您服務!
本室秉持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慈濟「聞聲救苦、視病猶親」之人文理念,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與技能,協助病人及家屬解決其有關的社會、家庭、心理、情緒及經濟等問題,協助個案促進、發展或恢復其社會功能,提供身、心、靈完整的人性化服務。
我們協助因病引起之相關社會心理問題,透過病房探訪、會談或家庭訪視,瞭解您的需要,藉由醫療團隊合作及結合相關資源,以協助病人及其家庭治療期間之生活適應,以增進醫療效果。您可親至、來電社會服務室,或藉由醫療人員轉介來提出申請,我們將為您服務!
本室秉持佛陀慈、悲、喜、捨的精神,慈濟「聞聲救苦、視病猶親」之人文理念,運用社會工作專業知識與技能,協助病人及家屬解決其有關的社會、家庭、心理、情緒及經濟等問題,協助個案促進、發展或恢復其社會功能,提供身、心、靈完整的人性化服務。
教法不必聽太多,若能身體力行,簡單的一句,就能啟發真正的善根。
迷信就會疑心生暗鬼、問神卜卦,取信於籤詩、筊杯,而無法真正深入教理。
做事要有赤子之心、駱駝的耐力、獅子的勇猛。
學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靈安住,智慧增長。
只要能張開眼睛,每一天都是我的新生之日,都是我做人的開始。
要原諒一個無心傷害人的人,不能做一個輕易就被別人傷害的人。
心無邪思,意無邪念,則常自在;心正邪不侵。
原諒別人是美德,原諒自己是損德。
人性之美,莫過於誠;人性之貴,莫過於信。
面對業力不要埋怨,要用寬諒和樂的心來代替埋怨。
福人居福地,不是福地福人居。
「慈心」不能缺乏親善的態度;「智慧」不能缺乏謙虛的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