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贈
骨髓捐贈
「骨髓捐贈驗血活動」參加者條件:
大體(遺體)捐贈
「遺體捐贈同意卡」辦理方式:
慈濟尊稱遺體捐贈者為「大體老師」。遺體捐贈者,發揮生命最後的使用權,化無用的死後身軀,奉獻醫學教育培育良醫,他們不僅是生命的勇者、捨身的菩薩,也是醫師及醫學生的「大體老師」與「無語良師」。依醫學教學和研究,分有:
「大體解剖學」為醫學系三年級學生的一門課程,其目的在於了解人體的構造,大體需於往生24小時內送達慈濟大學進行防腐理,依捐贈順序,一般於捐贈後第4年啟用,隔年火化。
「大體模擬手術教學」為慈濟大學首創的一門課程,其目的在於提供醫學系六年級學生及醫師進行手術訓練,讓醫學生有機會於進到醫院實習前,進行第一次手術練習,避免第一次就在病患身上練習,此大體老師必須於往生8小時內送達慈濟大學進行急速冷凍處理,依捐贈順序,一般於捐贈後隔年啟用,模擬手術課程4天,第5天進行火化儀式。遺體捐贈志願書上,我們建議兩者皆勾選,我們會依照遺體儲存情形及捐贈者往生身體情形作調整,以利完成捐贈者之捐贈心願。
「病理解剖」是病理醫師的必備訓練過程,藉由病理解剖,可以正確地了解與發現一些尚未被探討出來的疾病成因;未來如再遇到相同的病症時,可拯救更多的生命。病理解剖屬醫學研究領域,目的在於透過遺體整體解剖的取樣分析,驗證臨床醫師診判病情的準確度;醫學生觀看病理醫師以遺體製作好的切片,讓理論與實務結合,是相當寶貴的實習教材;家屬可向病理醫師查詢解剖報告。
夫妻間相處的言行,不僅是直接的身教,也將是子女們的處世範本。
如果有所付出就想有所回報,將會招來煩惱。
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福。
所謂看開人生,並非什麼都不做,而是能及時行善;也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什麼都知足!
要談情,就必須談長情——覺悟的情;要說愛,就必須說大愛——解脫的愛。
有量就有福,有福心就靈,是謂「福至心靈」。
禮佛是為了訓練我們的恆心、耐心、清涼心,也是去除傲慢、陶冶自我身心的課程。
以親切的愛心去關懷別人,這分愛心便是造福的種子。
即使已達智慧圓融,更應含蓄謙虛,像稻穗一樣,米粒愈飽滿垂得愈低。
培養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毅力,以歡喜心接受逆境。
社會的進步不是用喊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把專心變成一種習慣,心不散亂就有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