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解剖學」為醫學系三年級學生的一門課程,其目的在於了解人體的構造,大體需於往生24小時內送達慈濟大學進行防腐理,依捐贈順序,一般於捐贈後第4年啟用,隔年火化。
「大體模擬手術教學」為慈濟大學首創的一門課程,其目的在於提供醫學系五年級學生及醫師進行手術訓練,讓醫學生有機會於進到醫院實習前,進行第一次手術練習,避免第一次就在病人身上練習,此大體老師必須於往生8小時內送達慈濟大學進行急速冷凍處理,依捐贈順序,一般於捐贈後隔年啟用,模擬手術課程4天,第5天進行火化儀式。遺體捐贈志願書上,我們建議兩者皆勾選,我們會依照遺體儲存情形及捐贈者往生身體情形作調整,以利完成捐贈者之捐贈心願。
「遺體捐贈同意卡」辦理方式:
注意:基於尊重生命之精神,凡自殺身亡者,慈濟不接受其大體捐贈!
(相關資訊轉載自慈濟大學遺體捐贈室網站)
每天的人事物,就是活生生的一部經,除了可增長我們的智慧,又可藉外境將心修練得如如不動。
勇於配合的人,是有能力的人;善於領導的人,是有才智的人。
面對業力不要埋怨,要用寬諒和樂的心來代替埋怨。
迷信就會疑心生暗鬼、問神卜卦,取信於籤詩、筊杯,而無法真正深入教理。
一支蠟燭如果沒有心,就不能燃燒;即使有心,也要點燃才有意義。
所謂看開人生,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
修行,得靠自己精進地啟發自我靈明的覺性,不能期待不勞而獲的成果。
「慈悲」的含義---慈遍無緣,悲至同體,於蠢動含靈,無微不至;而「博愛」卻只限於人類。
忍讓可避免爭執,柔和大愛可轉禍為福。
社會型態源自於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於個人修養。
真正的普度是發大心、立大願,普愛一切眾生。
「人」如無願,就無希望;沒有希望,就無法成就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