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居家護理師面對困難癒合傷口照護存在評估決策與處理能力的落差。慈濟長照推展中心與慈大護理系二十日在臺中慈濟醫院舉辦首場「居家困難癒合傷口專業照護基礎課程」,透過專題演講、實作,讓參與學員實際學習居家傷口照護評估與技巧。
慈濟長照推展中心召集人林碧玉致辭表示,慈濟在1966年就開始濟貧,協助貧病弱勢改善生活。從現在的角度看,當時慈濟做的就是現在說的長照。林召集人表示未來將配合政府政策,致力於長照推展。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長蔡淑鳳表示,臺灣過去在預防醫療的公衛體系、急性治療的醫療體系都做得相當好;進入長照世代,延續性的照護更顯重要,其中關鍵角色,就是居家護理師。而護理照護的初衷就是以人為本,期待護理人員能透過課程提升傷口照護的職能,不僅讓長照的照護有感,同時有效。
臺中市衛生局長照科長王碧蘭說,需要居家照護的病人多半是失能者或已到了生命的最後一程,如何讓他們得到有尊嚴的照顧,居家照護扮演了重要角色,有二十年臨床護理經驗的王科長感謝慈濟長照推展中心舉辦重要的課程,也期待與學員一同學習成長。
慈濟長照推展中心副召集人莊淑婷提及目前第一線居服員面對困難癒合傷口的現況。由於法令規範,居家照護困難癒合傷口必須由護理人員執行。為讓所有居家護理以及長照機構護理人員都有相同的傷口照顧理念與技巧,慈濟長照推展中心在衛福部與臺中市衛生局的支持下舉辦課程,期望學員能成為種子人員並擔任居服員的後盾,共同形成傷口照護團隊,讓病人傷口癒合,提升生活品質。
傷口照護專家慈大護理系副教授羅淑芬說明,居家護理與急性醫療傷口照護雖然目標都是讓傷口癒合,但是照護的評估與決策卻不太相同。羅副教授舉例:有些病人經濟窘困、家住深山野嶺,想買個敷料都難如登天;有的老老照顧或孤老無依,無力整理居家環境,棉枝棉片都長了黑黴,老人家卻沒有意識到已不能用。也有家屬盡力想照顧傷口,卻用錯方法,結果讓病人一直不斷回到醫院治療補皮,每補一次就多一個傷口,結果傷口範圍越來越大。因此,如何讓居家護理師具備因地制宜的能力,為案家評估最好的解決方案,讓傷口走向癒合,是這整個課程最重要的目的。
慈濟長照推展中心副主任廖珮琳表示,「居家困難癒合傷口專業照護基礎課程」未來將在北部、南部、與東各舉辦一場免費基礎課程,後續還有進階課程,讓居家護理師能夠學習並掌握傷口評估與照顧的決策與技巧。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真正的禪,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煩惱妄想。
能以他人的快樂為自己的快樂,是最滿足、最富有的人生。
真正的普度是發大心、立大願,普愛一切眾生。
尊重生命,放生不如護生;互愛互讓,萬物才能共生共榮。
用智慧探討人生真義,用毅力安排人生時間。
要用心,不要操心、煩心。
健康時,多做善事,多造善因福果鋪好人生健康之道。
能施與的人,比受施的人更有福。
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夠忍而無忍,才會覺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人人都是一部經典,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要互為明鏡,彼此提醒改進,以善解取代抱怨。
時時好心就是時時好日。